下载《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是根据国家抗震设防需要和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按照长时期内各地可能遭受的地震危险程度对国土进行划分,以图件的形式展示地区间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差异。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我国几个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西部,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新疆及甘肃、宁夏,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地区等。
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作地震区划工作。新中国建立以来,曾三次(1956年、1977年、1990年)编制全国性的地震烈度区划图。现行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的编制采用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综合概率法,并作了重要的改进。
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联合颁布使用。图上所标示的地震烈度值系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土条件下、可能遭遇的地震事件中超越概率为10%所对应的烈度值(50年期限内超越概率为10%的风险水平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般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
因此,这张图可以作为中小工程(不包括大型工程)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依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同时也是制定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