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外围投注网站365
马宗晋院士

马宗晋,男,汉族,1933年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一、主要科研工作经历:

  1967年任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地震预报组组长,1970年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1978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任副研究员;1982年任研究员;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88年调国家地震局地质所所长;1991年任"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组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任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二、代表性论(译)著:

  《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1982,北京:地震出版社

  ITRF97下空间对地观测站速度矢量显示的全球构造运动,中国科学(D辑),2002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科学通报,2001,46(13),1118-1120

  台湾海峡两岸横向构造的对比研究,中国科学(D辑),2002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1994,科学出版社

  《地球构造与动力学》2003, 广东科技出版社

三、科研成果与成就:

  1、1961年首次提出用点阵位移矢量描述大变形位移场的方法,配合多种实验论证了两组褶皱联合形成斜菱形褶皱网络的机制,成为在国内乃至国外广为发育的一种复合褶皱经典范例。2、在对国内外大量震例进行总结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中、短、临、震后各阶段渐进式预报思想。3、在多灾种、多学科反复交叉融合的讨论中,提出了"灾度"的概念,统一了多灾种灾情强度的评估标准;提出了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性的理念,把以往自然灾害科学由单纯研究自然变异,引深于社会承灾能力及其灾情风险评估的减灾科学道路,从而带动减灾科学在我国开始向灾害社会学方向发展。

四、社会兼职情况:

  1998年受聘为国家科技部第一届基础研究科技咨询顾问。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地震地质"名誉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质学报"等刊物编委以及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国务院成立国家减灾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任专家委主任。

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8229777 Copyright 2011 中国地震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