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灾后卫生指南
水源安全、卫生条件、场所
持续提供安全饮用水的保障,是大灾后最重要的一项防疫措施。氯化物是可以广泛获得、廉价易用的药品,用它可以有效抑制水中的大多数病原菌。人员安置计划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水源,保证卫生条件及每个人都需要有相应的空间。
基础医疗护理条件最基本的医疗护理条件对于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常见病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提供进入二级和三级医护设施的渠道。
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减轻传染病的影响:
1.尽早诊断和治疗腹泻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那些5岁以下的幼儿;
2.在疟疾高发地区尽早诊断和治疗疟疾,发烧24小时内,用青霉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法来治疗恶性疟疾;
3.针对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医护和防治措施;
4.正确的伤口清洁和护理,伴随在后的伤口处理,应予以注射破伤风疫苗(适当选择有或没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疫苗);
5.提供必要的药品,设置一个医疗应急箱,例如处理腹泻病的口服补液盐、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菌素等。
因此,在传播卫生知识时,宣教重点在于:
1.正确的洗手习惯;
2.安全食物准备方式;
3.煮沸水或氯化处理水;
4.发烧的早期诊治;
5.在疟疾高发区,使用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
6.与当地疾病流行情况相适应的传病媒介控制。
(2)灾后防疫监测和早期预警系统
尽早发现有流行倾向的病例是保证迅速控制疫情的关键。监测和早期预警系统应及早建立,以发现疾病的暴发并监控当地重要的流行病。
监测系统是否应包括某种重点疾病,并且迅速向上级卫生部门汇报。
为应对疾病暴发,需要有迅速进行化验采样、储存运输样本的手段,以便进一步监测研究。
免疫
在之前没有进行广泛接种的地区,大规模麻疹免疫和补充维生素A非常重要。对于那些在15岁以下的人群中接种覆盖率低于90š„区域里,应该尽快进行大面积地接种麻疹疫苗。接种的优先年龄段应该在6个月到5岁,如果资源足够的话,可上至15岁。
目前不推荐伤寒疫苗用于大面积预防伤寒病。根据当地的情况,可以把接种疫苗与其他预防手段结合,防止伤寒在灾区的暴发。
一般来说,不推荐使用甲型肝炎疫苗用于防止该病在灾区的暴发。霍乱疫苗的后勤相关工作的复杂性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尽管它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有帮助的,但并不能替代足量水和好的卫生条件。相对于其他公共卫生条件的重要性,霍乱疫苗的有效性还未在灾难波及地区得到评估。
预防疟疾和登革热对疟疾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应该建立于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广泛评估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寄生虫类别和病菌携带源等。
灾后的大水可能推迟蚊子数量的滋长,这就给我们时间来实施预防措施,比如在室内喷洒杀虫剂,或者重新处理和安置杀虫剂处理过的捕蚊网,特别是在那些之前已经在使用长效杀虫剂的地区。
在恶性疟疾发病的地区,应该提供免费的青霉素为主的综合治疗。而且尽快发现发烧的病例对减少死亡人数也很重要。
对于登革热,主要预防措施应该集中于对病原携带源的控制。在社区里,应该重点动员民众消除蚊子的滋生地并进行卫生教育,具体来说;
1.保证所有储水的器皿随时用盖子封闭;
2.清除和波坏有可能存水的器皿或残骸,比如瓶子、轮胎、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