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熔岩流
熔岩流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后的高温流体。其温度一般是在几百至1200℃左右。当岩浆喷溢流动时,因其粘度不同,其流速也不一样,高者达100km/h,一般为每小时几公里。如不及时躲开也很危险。熔岩流所经之处,能破坏建筑物、森林、耕地等,使之变成不毛之地。熔岩覆盖面积的大小,与熔岩粘度、地形条件等有关。单个的熔岩流从火山口源区逐渐过渡为块状和渣状熔岩流。熔岩块的体积,可从足球大小到房子大小。不管其体积大小,这些熔岩块都很疏松,且不稳定,表面有大量气孔,因而使其变得凹凸不平。块状渣状熔岩流的地形一般极为不平,地势上下波动可达10m左右,要跨越它们很危险。熔岩流进入沼泽和水中,能产生第二次爆炸,在靠近冰川的地方,也有发生洪水泛流的情况。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熔岩流是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从16km长的裂隙中同时喷出玄武岩,溢满了附近的冰川河床,并蔓延到周围的村庄和海滨地区,覆盖面积达565平方公里。
6.山崩
火山体在力学上属于不稳定结构,火山喷发时,容易造成山体部分崩塌灾害。由火山喷发造成的山崩是火山灾害的一个重要方面。1888年日本磐梯山火山活动,使小磐梯山北部崩坏,约有12km3的岩石沿北麓流下,夺去461人的生命。崩落的岩块堵住了山川,因而出现桧原新的湖泊。这次火山喷发完全是气体爆炸,没有岩浆喷溢,整个喷发过程只经历了2个多小时。
7. 海啸
这是在近海地区发生的火山喷发灾害。海啸的发生常与山崩相联系,由于崩塌物落入海中,海水受堵塞而引起海啸。虽然记载的海啸史例不多,但其受灾范围大,特别是靠近海水的海岸不容忽视。历史上最大的海啸灾害发生在1883年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卡托火山喷发,海啸袭击了苏门答腊和爪哇沿海海岸,海岸波浪高达35m,有36417人被海水溺死。1792年日本云仙岳火山喷发,在发生强烈地震的同时,引发了大规模山崩倾入有明海,引起海啸,使岛原、肥后、天草等地受害严重,造成15000人丧生。
8.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既是火山喷发活动中的一种征兆,也是一种火山喷发灾害,它和地震灾害相同,但火山地震一般震级都比较小。历史上也曾有过强震的例子,如夏威夷岛1868年、1975年分别发生过7.5级和7.2级火山性地震。因此,在火山活动区,也有发生强震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