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应急救援  >  重要常识
巴基斯坦为我们做了什么(转载)
发布时间:2011-12-09 21:37:50         信息来源: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巴基斯坦是这样援助中国的,为了节省运输机的空间,多载些救灾物质,随队的医疗队拆了座椅,以这样的姿势飞往中国救灾……

  “我父亲告诉我,当全世界都遗弃我们的时候,中国人把最好的东西自己不用,送给我们,我们才打败了侵略者,我愿意捐助一切,愿意去救人!”得知中国发生地震后,一位巴基斯坦网友写下了这样的留言。而类似的表态,这些天在巴基斯坦人中并不鲜见。

  “中国兄弟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就提供什么东西。”地震发生两天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即亲临中国驻巴大使馆,向中国人民表示亲切慰问。穆沙拉夫说,两年前巴基斯坦遭遇南亚大地震袭击后,中国的援助令巴基斯坦人民“记忆犹新”。

  这个将“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写在小学课本上的国家,这一次几乎倾尽所有。5月16日早晨,两架C-130运输机从拉瓦尔品第的空军基地升空,满载价值约9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飞赴中国。同一天,巴基斯坦红新月会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5万美元。

  巴基斯坦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却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这在巴红新月会代理主席哈尼夫看来并不奇怪:“为中国兄弟,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帮忙!”5月27日,由28名巴基斯坦医生和辅助医疗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抵达中国。

  为解决灾民临时居住问题,从5月19日至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连续三次请求国际社会支援帐篷。获悉这一消息后,巴基斯坦政府迅速行动,连续向中国地震灾区捐赠帐篷。细心的中国人发现,巴捐助中国的帐篷数量精确到了十位数,达到22260顶,而在分批运送时,甚至精确到了个位数。原因是,巴基斯坦这次动用了国家战略储备的所有帐篷!

  巴基斯坦人的兄弟情谊,令无数中国人感动不已。“我还能说什么,一个国家能做到把储备的所有帐篷捐给中国,这已经超越了友谊。”“怪不得大家经常说巴基斯坦是兄弟,说实在的,很多兄弟都做不到这一点。”

 “全天候朋友”的生动诠释

  “患难之中见真情”。连日来,在全力营救被洪水围困的“中国兄弟”的过程中,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生动诠释了这句话。

  巴基斯坦正经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据不完全统计,暴雨和山洪导致巴全国至少1400人遇难,上百万人无家可归。紧急时刻,尽管资源有限,巴政府和军方仍抽调力量,甚至动用军用直升机,投入到营救中国工人的行动中。

  灾难是试金石,巴政府和人民对受困中国工人的救助,无不体现他们对中国人民兄弟般的情谊。

  当援建中国工人被洪水逼退到半山腰避难时,当地居民为他们生起了温暖的炉火,送上本身就不多的食品;当巴方官员获悉中方人员被困的消息后,当即决定派军用直升机救援,尝试空投物资失败后就人挑肩扛,在山路攀爬10多个小时为受困中国工人运送物资……

  在特大洪灾面前,巴基斯坦各界一句“中国兄弟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让获救中国同胞为之动容。上至总统、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全天候朋友”的真挚内涵。

  曾记否,在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巴外交官在与中方谈到巴医疗队生活问题时说,“他们是去救人的,有菜叶吃就行”;曾记否,还是汶川地震,巴基斯坦搬空了伊斯兰堡战略储备仓里的所有帐篷援助中方;曾记否,当中方希望以购买的方式从经济并不发达的巴方手中获得帐篷时,巴官员说:“这些援助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中国兄弟以前帮助我们的时候,跟我们要过钱吗?”

  的确,中巴两国的“全天候情谊”是相互的。作为巴基斯坦的老朋友,中国此次决定向巴政府提供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同样,在2008年巴西南部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是第一位向巴总统表示慰问的外国领导人,中国是震后第一个向巴方提供援款的国家。

  几十年来,“比海深、比山高、比蜜甜”的中巴传统情谊,已深深扎根两国人民心中。这种情谊因为真挚,所以令人感动;因为无私,所以值得珍惜;因为深厚,所以值得铭记……

  

  

   

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8229777 Copyright 2011 中国地震局 版权所有